如何看形形色色的新冠肺炎疫情预测-中工国际-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国际

五洲

如何看形形色色的新冠肺炎疫情预测

2020-04-01 16:56:06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新闻分析:如何看形形色色的新冠肺炎疫情预测

  新华社记者黄堃 冯玉婧

  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数近来急速增长。到4月1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全球病例数已超过80万例。而这个数字还远未“达峰”。有模型预测认为,即便采取一定干预措施,全球仍可能有24亿人感染。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国科研机构和学者发表了形形色色的模型预测,其中一些看似“危言”,引人瞩目。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预测?

  预测带来警示

  24亿,这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新冠肺炎反应小组3月26日发布的第12份报告里,对全球感染人数高中低三个预测的中间数字。

  该报告对今年感染新冠肺炎人数给出了三个场景:高感染场景,全球不采取减缓疫情措施,预计约70亿人感染,也就是几乎全人类都感染;中感染场景,如果各国在每10万人每周死亡1.6人时开始采取抑制疫情措施(包括加强检测、社交隔离等),预计约24亿人感染;低感染场景,如果在每10万人每周死亡0.2人时就开始采取抑制疫情措施,预计约4.7亿人感染。

  这个研究团队自疫情暴发以来多次发布报告,均被广泛引用。该团队3月16日发布第9份报告后,英国和美国政府大幅强化防疫政策,有观点认为报告起了一定作用。

  该团队在报告中指出,只有通过迅速采取公共卫生措施来抑制疫情的传播,才能将卫生保健需求保持在可控制的水平上。如今可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了严厉的防控措施,如“封城”、旅行限制以及要求市民在家工作或上学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拉平曲线”。

  在流行病学中,人们把减缓病毒传播速度,进而减少一段时间内需求治疗的人数的概念称为“拉平曲线”。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曲线上升得越快,意味着当地卫生保健系统越有可能被压垮。

  世界卫生组织也一再强调“拉平曲线”对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性,并呼吁世界各国采取全面的公共卫生措施。美国密歇根大学专家霍华德·马凯尔也指出,历史经验表明立即采取有力措施有助于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拉平疫情“曲线”。

  预测也有误差

  在帝国理工学院团队第12份报告分析的三个场景中,今年全球死亡人数分别约为4000万、1000万、186万。按照其详细数据计算的三个场景病亡率分别约为0.58%、0.43%、0.40%。

  据世卫组织数据,欧洲中部时间30日10时(北京时间30日16时),全球确诊病例达到693224例,死亡病例达33106例。照此计算,病亡率约为4.8%。为何预测中的病亡率和实际有较大偏差?

  首先,研究模型中的感染人数是估计的所有感染人数,包含大量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这部分人由于症状不明显,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根本就不会接受检测。

  其次,在疫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病亡率会发生较大变化。根据2月底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截至2月20日,中国55924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有2114例死亡,病亡率约为3.8%。但病亡率因地区而异,武汉为5.8%,中国其他地区为0.7%;也因时间而异,1月1日至10日间发病病例的病亡率为17.3%,2月1日之后则降至0.7%。

  美国疾控中心前主任托马斯·弗里登3月中旬撰文讨论疫情时引用了一个研究模型,将新冠肺炎的病亡率分为三种场景:与季节性流感相似场景的病亡率约为0.1%,中等程度严重场景的病亡率为0.5%,严重场景为1%。

  弗里登说,最坏的情况是美国约一半人感染,而病亡率又达到约1%,这样仅在美国就会有约160万人死亡。他强调,虽然这是最坏情况,但不是不可能。

  预测仅供参考

  应该指出的是,各种研究模型都有其局限性。不同模型依赖不同的参数和算法,给出的结果可能有很大区别。

  英国诺丁汉大学分子病毒学教授乔纳森·鲍尔评论某些新冠肺炎疫情模型时说,这些模型都建立在各种假设之上,而相关假设常可能是错误的。

  比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29日说,模型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导致美国10万人至20万人死亡。这远低于弗里登所说“最坏情况”160万人死亡的数据。

  许多专家都强调,模型预测给出的结果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如果全球各国加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如重视检测、严格隔离,疫情发展趋势可能不会像模型预测的那样严重,上述模型预测中的可怕数字也不会成真。

编辑:徐林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访问希腊并赴巴西出席金砖峰会

  • 专题

    李克强出席系列国际会议并访问乌、泰两国

  • 专题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六周年

  • 专题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