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贵客”(图)-中工国际-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国际

外交

“习主席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贵客”(图)

2019-06-13 06:22:11 人民日报

共建一带一路 增进民众福祉

“习主席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贵客”

  6月10日,在比什凯克人文大学“中国馆”内,参观者正在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本报记者 韩秉宸摄

  6月12日,当地读者在阅读《言论报》上刊登的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

  本报记者 韩秉宸摄

  比什凯克玛纳斯国际机场挂起中吉两国国旗,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

  本报记者 汪晓东摄

  中国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吉尔吉斯斯坦克明变电站全景。该变电站为达特卡—克明输变电工程的一部分。

  中国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吉尔吉斯斯坦是最早支持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双方在经贸、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合作成果,为当地民众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主席的到访必将引领两国关系和各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

  

  6月12日,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市区主干道上中吉两国国旗迎风飘扬。当天,习近平主席乘专机抵达比什凯克,开启6年内第二次对吉尔吉斯斯坦的国事访问,同吉方一道为中吉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未来发展擘画宏伟蓝图。

  “随着道路越来越宽阔,我们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

  在比什凯克市区西部列宾街施工现场,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路桥)的中吉两国工人正在加紧工作。虽然下起了小雨,工人们丝毫没有懈怠,压路机、推土机阵阵轰鸣。“我们要抓紧把手头的活干完,早点儿让这条路通车。”一名工人边干活边说。

  比什凯克市区不少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狭窄拥挤。完成比什凯克市政路网改造,让中吉合作成果尽早造福百姓,这是习近平主席和吉尔吉斯斯坦领导人都关心的事情。2016年10月,中国路桥开始全面负责比什凯克市政路网改造项目,项目涵盖49条街、10座桥,全长95.4公里。如今,47条道路的建设和修复工作已完成。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路让比什凯克旧貌换新颜。

  吉别克住在列宾街附近,她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家门口只有土路,下雨时走路总是溅一身泥。现在好了,宽阔的柏油路,无论是开车还是步行都很方便。”习近平主席的来访让吉别克特别高兴:“中国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习主席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贵客!”

  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埃尔默克是该项目工程师,参与修建了7条道路。“这是吉尔吉斯斯坦最大的市政道路项目。以前从城郊到市中心开车要40分钟,现在时间缩短了一半!”

  比什凯克居民尤素福每次遇到修路的中国工人,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并伸出大拇指说“好!”“这些道路充满象征意义,我相信,随着道路越来越宽阔,我们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尤素福由衷祝愿。

  “‘生命之水’有了保障,大家的笑容越来越多”

  “快尝尝,干净安全、清冽可口,比矿泉水还好喝!”6月11日,在距离比什凯克市中心10公里的多斯图克村,正在用塑料桶从一处水龙头接水的阿赫玛托娃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丰富,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限制,全国1800多个农村居民点中只有500多个实现了集中供水。广大偏远农村地区和城乡接合部等不具备集中供水条件,地下水重金属、微生物等超标,村民饮用水面临较大安全隐患。

  “现在有了‘净水屋’,我们再也不用为喝水发愁了。”阿赫玛托娃口中的“净水屋”,正式名称叫“成套膜技术净化集中供水站”,是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比什凯克分中心去年8月在当地设立的第一个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项目示范点。

  2014年,中国科学院与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共同建立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比什凯克分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曦告诉记者,中心帮助吉尔吉斯斯坦进行了该国独立近30年来首次专门针对饮用水安全的系统研究,力求制定最优、最合适的水质净化技术实施方案。

  “村里的‘生命之水’有了保障,大家的笑容越来越多。”多斯图克村村长乌先·穆萨巴耶夫除了每天来打水,闲暇时也经常过来转转,久而久之,村民开始叫他“站长”。“净水设备采用自动清洗、排污一体化控制技术,不需要人值守,但我还是喜欢来看看,它就是我们全村的宝贝。”穆萨巴耶夫说:“看着大家都能喝上干净、健康的水,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村民们还主动向中国专家致信,表达真诚感谢。”

  “‘多斯图克’在吉尔吉斯语里的意思就是‘友谊’。可以说,我们友谊之水越品越甜。”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比什凯克分中心吉方主任卡德尔别克·萨基耶夫对本报记者表示。

  “让民众看得见、摸得着,过上好日子,获得幸福感”

  “这些照片都是我拍的,是吉中两国工人实施达特卡—克明输变电工程的照片。”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室,项目执行主任鲁斯坦别克·拉伊姆库洛夫先是给本报记者看打印出来的几张照片,后又兴致勃勃地打开电脑,给记者展示更多照片。

  在海拔3000多米的天山雪峰下,中吉两国工人并肩工作,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瞬间。该项目不仅让吉尔吉斯斯坦有了独立的电网系统,保障了该国北部地区居民用电,也让该国从花钱借道邻国输电的国家,变成了能够向邻国出口电力的国家。“感谢中国朋友,只有中国能这么快、这么好地帮我们完成这样重要的工程。”拉伊姆库洛夫说。

  吉尔吉斯斯坦是最早支持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今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会晤时,特别提到双方要加强“一带一路”同吉方“2040年发展战略”对接。从达特卡—克明输变电工程到中吉乌(兹别克斯坦)公路,再到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两国“一带一路”合作不仅造福当地民众,也在地区产生辐射效应。

  中国路桥比什凯克市政路网改造项目协调员乌先诺夫对本报记者表示,“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我们更好地实现了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提高了人员往来效率,还促进了货物流通,对吉尔吉斯斯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从中受益大有好处。”

  今年3月,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和哈萨克斯坦农科院代表特地来到多斯图克村参观,并当即表示希望尽快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项目引入两国。在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搭建的平台上,中国、中亚以及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科学家正开展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防控等方面的研究,将“一带一路”建成绿色之路和创新之路的努力正在这里不断汇聚。

  “我们建立该中心的目的就是与中国伙伴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合作,将科学研究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民心相通项目,让民众看得见、摸得着,过上好日子,获得幸福感。”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院长穆拉特·朱马塔耶夫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仔细阅读过很多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有同感。“我们非常希望与中国伙伴在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方面有更深入的合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利双赢。”

  (本报比什凯克6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刘仲华  裴广江  屈  佩  肖新新)

  本期统筹:李 琰

  版式设计:沈亦伶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 专题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 专题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 专题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

  • 专题

    2019年世界微笑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