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这是对胞波情谊的最好诠释”——缅甸翻译志愿者眼中的中缅合作抗疫-中工国际-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国际

外交

通讯:“这是对胞波情谊的最好诠释”——缅甸翻译志愿者眼中的中缅合作抗疫

2020-06-05 21:55:0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仰光6月5日电 通讯:“这是对胞波情谊的最好诠释”——缅甸翻译志愿者眼中的中缅合作抗疫

  新华社记者张东强 车宏亮

  从4月初到5月末,中国共派遣了三批医疗队员到缅甸协助抗疫。数十天的时间里,中国专家们冒着酷暑分秒必争、行程满档,在这群“逆行者”的身旁,始终有一批默默奉献的翻译志愿者。

  35岁的郭兆永是这个翻译志愿者团队的招募人。他是出生在缅甸的华裔,毕业于医学专业。4月6日,缅甸卫生和体育部官员紧急联系了郭兆永,希望他在一天内尽快组建一支翻译志愿者团队。

  志愿者征集令通过微信群和社交媒体发布后,仅一个多小时就收到20人报名。第二天更是接到了百余通报名电话。

  “当时有两个中国人说一定要来帮忙,虽然不会缅语,哪怕帮忙开车或者打杂都行。”郭兆永说。

  当时缅甸多个城市已经宣布4月7日起封城,但中国“逆行者”鼓舞了志愿者们的热情。郭兆永说:“那时候当地许多人都担心得要命,但偏偏就是中国,在缅甸最需要的时候雪中送炭,向缅甸派遣医疗队和捐赠医疗物资。”

  考虑到服务专家组的专业性和安全因素,郭兆永从120多名报名的志愿者中选择了25名有医学背景或在仰光居住的,并根据专家组的需求,分为临床组、疾控组、中医组和检验检疫组,轮班值班。他们来自缅甸和中国,年龄最小的才18岁。

  虽说是翻译志愿者,但他们还承担起了与卫生部门沟通、确定行程、安排车辆等后勤工作。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志愿者们充满了成就感。郭兆永说,缅甸的医生们说,他们觉得中国专家提供的很多经验是之前完全想不到的,但是操作起来很简单,策略和专业角度都启发良多。

  郭兆永记忆深刻的还有几个细节:专家组每天都为所有志愿者提供了防护设备,并细心地指导穿戴。“专家组组长杨丽娟说,会百分之百保护好志愿者安全,会提供防护装备并教志愿者穿戴。”

  当要进入一些危险地方时,专家组就说:“志愿者就不用进去了,我们进去就可以了”。郭兆永说,志愿者的心被瞬间暖化了。

  郭兆永说,志愿者和专家组一样,经常早上5点起床,夜里12点多才休息。

  自认为年轻力壮的郭兆永做了5天志愿者后,每天满负荷工作使他出现了轻微的喉咙痛,顿时“压力山大”,担心自己被感染了。他趁着专家组去曼德勒调研,在仰光自我隔离并吃药治疗。

  当专家组返回仰光时,他喉咙康复了,又继续投身志愿者工作。

  在翻译志愿者团队的帮助下,中国派出的三个援缅抗疫医疗专家组顺利完成任务。

  郭兆永说,直到今天,中国专家还与志愿者们通过当初组建的微信群保持着联系,专家们还不时询问缅甸的抗疫情况。“这次的中缅合作我是完完全全看在眼里的,我真心觉得这就是对胞波情谊的最好诠释!”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访问希腊并赴巴西出席金砖峰会

  • 专题

    李克强出席系列国际会议并访问乌、泰两国

  • 专题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六周年

  • 专题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