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断理还乱”:英国“脱欧”心态观察-中工国际-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国际

瞭望

“剪不断理还乱”:英国“脱欧”心态观察

2019-02-15 09:48:19 新华每日电讯

  “剪不断理还乱”:英国“脱欧”心态观察

  桂涛

  英国为什么要选择“脱欧”?我在英国采访时,常常听到英国人用“猪耳朵”和“贵皮鞋”这两个例子来回答。

  一个例子是说英国的猪耳朵没法向许多欧洲以外地区出口。目前,英国向外出口的猪必须按欧盟规定在耳朵上穿孔,打上耳标会影响猪耳朵向一些将其视为美食的国家出口,比如中国。英国人认为,“脱欧”后英国可以自己重新设计出口标准,在猪的其他部位穿孔,让更多英国猪耳朵摆上中国人的餐桌。

  另一个例子是在当前欧盟贸易政策下,英国消费者不得不买更贵的鞋。英国经济是全世界服务密集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英国经济更多是基于服务业而非制造业,而欧盟在制定贸易政策时考虑更多的是保护所有成员国的利益,特别是一些制造业发达国家的产业利益。比如,欧美曾为了保护意大利的皮鞋制造业的利益,削减从中国进口的鞋制品份额。英国人认为,这就意味着,英国消费者要购买更贵的鞋。

  这两个例子充分说明,英国人选择“脱欧”有经济考量。在英国人看来,要与欧盟外的市场更好地“恋爱”,就必须先和欧盟“离婚”,然后才能更自由地制定更为英国量身打造的贸易政策。

  一个世纪的“相爱相杀”

  经济政策只是英国与欧洲大陆在过去一个世纪里“相爱相杀”关系的一个方面。

  纵观英欧关系史,“欧洲问题”——即英欧之间是何关系的辩论,始终是英国政治议程上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二战后导致英国政党内部分歧和党派之争最多的政治议题。

  而从更深层面看,“脱欧”反映出两次世界大战后不断衰落的大不列颠努力调整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艰辛尝试。不断“拷问灵魂”的英国在寻找一个重要问题的答案,那就是“日不落帝国”解体后,英国究竟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何种角色。

  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是英国人在涌动的民粹浪潮下对这一问题的最新作答。这一选择的背后是英国民众对现实的愤怒,这愤怒肇始于“全球金融危机”对建制权威的破坏,积累于中产阶级常年的收入滞胀,加速于移民涌入与难民危机的冲击,最终发作于民粹浪潮催生的“仇欧”情绪。连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本人也多次承认,英国人“脱欧”选票的背后更多是对英国国内民生问题的怨声载道。

  “脱欧”的投票结果让英国成为首个投票脱离欧盟的国家。英国和欧盟长达40多年的“婚姻”面临终结。不过,尽管此次英国人在公投中真的选择了脱欧,但是英欧之间也很难真正说再见。

  “亲欧”与“疑欧”的激荡与对决

  “脱欧”全民公投,只是百年来英国“亲欧”与“疑欧”两种政治倾向又一次的激荡与对决,是在英国久负盛名的实用主义政策下诞出的“分享欧洲一体化好处”与“避免承担一体化义务”两种情绪的又一次纠结。

  一水之隔,民情迥异。一条浅浅的英吉利海峡让英伦三岛始终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就像一只巨帆孤悬海外。英国人有意无意以岛国身份为出发点的意识,形成了独特的盎格鲁-撒克逊的安全观与利益观,在政治文化上与欧洲隔着一条明显的界限。

  特别是二战带给英国和欧洲大陆不同的教训,强化了这条界限:欧洲大陆在战后开始限制主权国家和民族主义的扩张,寻求国与国之间更广泛的合作,避免当年因德法冲突与对抗带来的战争悲剧;英国则认为,正是与欧洲在地理上的隔离,让英国免遭被外敌占领的灭顶之灾,历史上一直存在的“疑欧”情绪得到加强。

  因为历史发展轨迹不同、特定的政治经济理念以及现实利益的诉求,在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始终“若即若离”。欧洲共同体成立之初,英国始终“冷眼旁观”,直到1973年才正式成为欧共体成员。

  从其后英国拒绝成为申根区和欧元区成员这两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英国其实是“身在欧洲心不在”,在涉及向欧盟让渡主权的问题上,总会出现一些抵制,保守主义特征明显。特别是过去数十年中,英国公众对欧盟制定的单一货币、统一欧洲等宏伟目标反应冷淡,参加欧洲议会选举的投票率不足30%,是欧盟成员国中投票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近代历史上,实行代议制的英国一共只举行过三次全民公投,其中两次涉及英欧关系。1974年——即英国加入欧共体仅仅一年后——取代保守党政府的工党政府就开始与欧共体重启谈判,以纠正对英国“不利的”加盟条件,并于次年就是否保持欧共体成员国地位举行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全民公决。

  虽然1975年的全民公决让英国保持了欧共体成员国地位,但对欧盟始终缺乏热情的英国,逐渐成了欧洲一个“勉强的伙伴”。析其原因,一方面是英国对没有成为欧共体六个创始成员国之一始终耿耿于怀,因为欧共体最初的条约和策略框架,都是为解决创始国之间共同关心的问题而设计,尤其照顾到法国和德国的利益;

  另一方面,因为英欧之间在政治和文化传统上存在明显差异,比如英国的“议会主权”观念(被称为“议会之母”的英国议会享有至高无上的立法权)与欧洲联盟法的“最高效力”原则产生冲突;再如,作为英国国家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理念”,追求加强欧洲单一市场的发展,反对欧盟在一些领域加强规制,更反对侵蚀国家主权、在政治上更紧密、联邦式的欧洲一体化。

1 2 共2页

编辑:夏赛赛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春暖花开”策划|国际40年:唱响共同繁荣的中国声音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