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系统性乡村更新计划 德国小乡村重现发展活力(图)-中工国际-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国际

瞭望

推动系统性乡村更新计划 德国小乡村重现发展活力(图)

2019-12-10 06:38:06 人民日报

  图为杜罗特村一角,道路左侧是经过改造的谷仓,右侧是未经改造的。

  本报记者 李 强摄

  核心阅读

  在德国,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乡间。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浪潮中,德国的偏远乡村普遍面临着人口流失的窘境。然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莱法州)小乡村杜罗特探寻符合自身定位的发展路径,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前来落户,并因此获得德国“我们的农村有未来”竞赛活动的金奖。这个偏远的山区小村是如何获得重生的?

  

  在德国,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乡间。这在发达国家中并不多见。德国的大多数村庄往往是缩小版的城镇:距离城市通常不到半小时车程,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也和城市差异不大。

  莱法州的小乡村杜罗特不在此列。距离村子最近的火车站位于十公里开外,开车去周边大城市需要至少一小时。地处偏僻,加之与城市发展的同质化,曾使这里陷入衰落。近些年来,杜罗特实施乡村改造工程,把艺术创造融入乡村建设,重新激发了乡村发展的活力。

  随着德国城市化的推进,乡村特别是交通区位不佳的村庄,普遍面临人口流失的窘境,一些村庄甚至被迫与周围村庄合并。然而杜罗特走出了衰落的困境,近年来,人口始终保持稳定,目前村民共有581人,年龄结构合理。

  “在与城市的竞争中逐渐丧失吸引力”

  杜罗特主街两侧,绵延着尖顶红瓦白墙的德式乡村建筑。几乎每一户居民住宅都经过精心装饰:窗台、阳台、篱笆,到处都摆着花盆。街角的喷泉和池塘、环村的健行步道,以及散布其间的微型植物园……它们与远处山坡上的老教堂和城堡,构成了村庄多层次的景观。

  当村长曼弗雷德·珀尔从电脑上调出30年前的老照片时,我们看到的却是杜罗特的另一番景象:墙皮脱落的房屋、斑驳坑洼的路面……如果不是照片里的私家车,人们很难相信这是20世纪90年代德国乡村的模样。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杜罗特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珀尔介绍说。伴随着二战结束以后德国经济的起飞,传统农业逐渐退出杜罗特,上班族成为居民主体。现代化的自来水、煤气管道和私家车,与硬化路、钢筋水泥和新型装潢材料一同来到杜罗特,村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提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杜罗特在与城市的竞争中逐渐丧失吸引力,衰落便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原有的谷仓马厩纷纷遭到废弃,全村农户的数量降至个位数。”珀尔告诉记者,到90年代时,村里随处可见屋顶坍塌的破旧房屋,整个村庄的面貌破败不堪。

  为应对乡村的衰落,从80年代起,德国政府开始推动系统性的乡村更新计划。感受到危机的杜罗特民众,也将改造村庄提上了日程。

  “我们对乡村的‘美丽’有了新的理解”

  杜罗特改变自身面貌的第一步,从改造房屋开始。珀尔展示了一张1992年的规划图,这是村庄规划师贝恩哈德·巴克斯为杜罗特设计的蓝图,里面密密麻麻标注了几十栋计划改造的房屋。1993年,第一栋房屋改造完成,此后陆续有40多栋房屋被改造,至今规划仍在稳步推进中。

  珀尔介绍说,房屋的改造完全基于业主意愿,村庄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发展规划,然后向上级政府申请资金支持,对愿意改造房屋的村民给予补贴。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

  “刚刚我们看到的很多乡村建筑,都是谷仓改造的。”珀尔拿出一张张房屋今昔对比的照片。

  原本光秃秃的谷仓屋顶,被开出多个玻璃阁窗,采光极佳;超出一般建筑的层高和框架结构,也给内部装修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这种改造建筑一经推出,就立刻受到村民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

  改造房屋的同时,对村庄的整体美化工程也同步开启。早已荒废的护城河沟渠,被改造成生态漫步道;废弃的手压水井和蓄水池,则改成了街道景观和小公园……在杜罗特,这样的“废物利用”几乎随处可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景观的改造,都是村民自发通过义务劳动来实现的。

  “在过去,人们觉得越是像城市里的工业化的材料就越好。现在,我们对乡村的‘美丽’有了新的理解,要保持和回归乡村的‘野趣’。”珀尔在一座PVC防水板包裹的房屋前说。

  这种装修风格,在杜罗特曾一度非常流行。现在,天然的砖石墙面和环保涂料,已经成为改造装修的主流,甚至原本水泥覆盖的路面也重新恢复为砂石路,以利于排水和植物生长。

  村容村貌和建筑的变迁,顺应了德国民众对高品质同时有别于城市的生活追求。杜罗特的变迁,正体现着这种新的乡村发展理念。

  “农村发展的未来掌握在村民自己手中”

  建筑的更新、风貌的变化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但是,要把人留住,乃至吸引更多人来到村里,还需要更多举措。尤其是杜罗特地处偏僻,交通并不算便利。

  杜罗特人最终想到了一条出路——将村庄发展与艺术相结合。从2009年开始,杜罗特开始与德国奥芬巴赫设计学院合作:优美的风景和热情的村民,为艺术家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他们也通过作品,为村庄带来了新的创造力。

  在村外的葡萄园里,学生们在葡萄架旁安装了鱼形装饰,原本普通的农田,看上去像是有鱼群在葡萄园中游动;附近的山顶上,村民在艺术家的建议下安装了大型石桌,不但学生们可以在此上课,村民和游客也可以登高俯瞰乡村美景,品尝当地的葡萄酒……“艺术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创作,使杜罗特成为这一地区颇为有名的郊游目的地。”珀尔说。

  伴随着艺术家和游客的到来,更多原本空置的谷仓被改造为度假别墅和工作室,不但房屋资源被盘活,葡萄酒庄的生意也因此兴旺起来,给村民们带来了更多额外收入。杜罗特的知名度也在大幅提升,吸引了更多人前来定居。“现在我们村里的年龄结构明显年轻了,新迁入的年轻家庭以及新生儿的数量都在逐渐增加。”珀尔有些得意地对记者介绍,现在常有年轻人来村里找房。

  杜罗特因为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在德国“我们的农村有未来”竞赛活动中获得金奖。回溯过往乡村更新改造经验,珀尔认为,尊重村民意愿,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着眼长远进行规划,是杜罗特得以成功的关键。德国《莱茵日报》曾评论说,正是村民们认识到村子的内部发展比外部环境更关键,杜罗特才能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一个个更新项目。

  诚如德国前农业部长克里斯蒂安·施密特的评价:“农村发展的未来掌握在村民自己手中,他们必须通过自己来改变家乡的命运。杜罗特这样的村庄将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发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当代农村发展提供了范本。”

  (本报柏林电 本报驻德国记者  李  强  花  放)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访问希腊并赴巴西出席金砖峰会

  • 专题

    李克强出席系列国际会议并访问乌、泰两国

  • 专题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六周年

  • 专题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