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疗法 攻克癌症的福音(组图)-中工国际-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国际

科技

免疫疗法 攻克癌症的福音(组图)

2018-10-10 07:30:44 北京日报

  当地时间2018年10月1日,瑞典斯德哥尔摩,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

本庶佑 詹姆斯·艾利森

导读

  国庆长假期间,众人瞩目的2018诺贝尔奖终于揭开面纱,与我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可能就是其中的生理学或医学奖:热门了多年的肿瘤免疫疗法终于得奖了!获奖者为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那么,所谓肿瘤免疫疗法到底是什么?两位获奖科学家又在其中做出了什么贡献?

  抗癌药物的第三次革命

  “肿瘤免疫疗法”被各大顶级学术杂志评为2013年最佳科学突破。当年出版的《科学》杂志给予评论:“今年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尝试激活病人自身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

  在过去的20年,也有很多别的抗癌新药,为什么大家对“免疫疗法”特别推崇?因为免疫疗法的成功不仅革命性地改变了癌症治疗的效果,而且会革命性地改变治疗癌症的理念。

  现代抗癌药物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出现了三次大的革命:

  第一次是1940年后开始出现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现在绝大多数临床使用的化疗药物都属于这一类。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几十种,机理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机理如何,它们的作用都是杀死快速分裂的细胞,因此对癌症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化疗药物的死穴是它们并不能区分恶性细胞还是正常细胞,因此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人体正常分裂细胞,这就是为什么化疗对骨髓细胞、肝细胞、消化系统等都有非常严重的副作用。临床上化疗药物的使用剂量必须受到严格控制:太少药物不能起到杀死癌细胞的作用,太多药物会产生过于严重的副作用,对病人造成“不可逆伤害”,乃至死亡。

  第二次革命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2000年后在临床上开始使用的靶向治疗。由于普通化疗的治疗指数低、副作用强,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特异性杀死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治疗手段。上世纪70年代致癌基因的发现使这个想法成为了可能,因为很多突变的致癌基因在正常细胞里都不存在。

  所以科学家开始尝试开发特异的药物来抑制癌症独有的致癌基因。这类药物可以选择性杀死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病人可以接受相对比较高剂量的药物而不必担心严重副作用,因此癌细胞可以杀得比较彻底。第一个真正意义上针对癌症突变的特异靶向药物是2001年上市的治疗BCL-ABL突变基因慢性白血病的格列卫。这个药物的横空出世,让BCL-ABL突变基因慢性白血病病人五年存活率从30%一跃到了89%。

  而第三次革命就是免疫疗法的成功。

  免疫疗法,相对传统化疗或靶向治疗,有一个本质逻辑区别:“免疫疗法”针对的是免疫细胞,而不是癌细胞。

  以往,无论手术、化疗还是放疗,我们的目标都是直接去除或杀死癌细胞。人们慢慢发现这个策略至少有三个大问题:化疗、放疗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都极大伤害病人身体,包括大大降低免疫抵抗力;每个病人的癌细胞都不一样,所以绝大多数抗癌药,尤其是新一代的靶向药物,都只对一小部分病人有效;癌细胞进化很快,所以抗药性很容易出现,导致癌症复发率很高。

  “免疫疗法”的靶点是正常免疫细胞,目标是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因此相对上面三点传统治疗中的缺陷,“免疫疗法”在理论上有巨大优势:它不直接损伤反而增强免疫系统;可以治疗多种癌症,对很多病人都会有效;可以抑制癌细胞进化,复发率低。

1 2 3 共3页

编辑:韩京华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 专题

    泰国普吉岛游船倾覆事故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 专题

    欧盟官员说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大门已关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