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洋:地球“第五大洋”来了? - 国际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日前宣布,环绕南极洲周围海域获得正式命名

南大洋:地球“第五大洋”来了?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6-17 03:50

原标题: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日前宣布,环绕南极洲周围海域获得正式命名(引题)

南大洋:地球“第五大洋”来了?(主题)

赵晓展

我们从小熟知的地理常识中,人类地球家园由“七大洲”“四大洋”构成。不过,刚刚过去的6月8日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里,这一教科书上的经典说法被改写了!

当天,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宣布,环绕南极洲周围海域将被称为“南大洋”(Southern Ocean,也称南冰洋),并正式承认其为地球第五大洋。

南大洋将受到和四大洋一样的“待遇”,被收录在世界大洋科普书中。

根据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定义,新确定的南大洋范围包括除南美洲南端的德雷克海峡和斯科舍海以外,环绕南极至南纬60度之间的大部分海域。它直接包围着南极洲,并与其他大洋中的三个相连——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在研究者看来,南大洋与其他大洋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片水域并非主要由周围的陆地所定义,而是因为存在于其中的洋流独一无二。

《国家地理》杂志称,其他大洋由包围它们的大陆划分,而南大洋则由洋流划分。这股洋流估计约有3400万年的历史,使南大洋的生态十分独特,为数千种物种提供了独特的栖息地。

南大洋的大部分海水,比它北边海洋的海水更冷、盐度略低,并被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快速移动的洋流所包围,将其与北方的海洋水域分开。

该洋流被称为南极环极洋流(ACC),流动速度很快,围绕南极洲自西向东移动。它像一个地球海洋的“传送带”,将新鲜而富有营养的海水提供给全球海洋和世界各地;同时,其底部冰冷而又浓密的海水对控制全球变暖或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长期以来,南大洋其实一直被部分学界所认可,但由于国际上未达成一致,因此未得到独立划分和命名。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自1915年开始绘制地图,100多年的时间里,南大洋一直被视为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延伸。

但正是因为这一洋流生态的独特性,学界最终决定把该片水域独立划分出来,“就像当年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一样”。

不过,业界内一直有不同意见。有科学家认为,四大洋是被大陆所环抱的,而南大洋的北部没有大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洋。

更重要的是,传统的大洋划分是根据大洋中脊,这是洋底扩张、新地壳产生的源泉。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有贯通的“洋脊”,而这三大“洋脊”都延伸到了南大洋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仅从“洋脊”来看,南大洋仍然和北冰洋之外的三大洋是一体的。

对此,专家表示,大洋中脊不过是区分大洋的方式之一,判定一片海域是否能够被称为大洋涉及多种不同的因素,随着人类对海洋认知的加深,区分大洋的标准也会不断更新。

其实从2000年起,南大洋这个名称已经在海洋研究领域被广泛使用。

在专家看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对于南大洋的认可具备一定的学术权威性。其重要性不在于发现并命名一个新大洋,而是借助学会的影响力和《国家地理》杂志庞大的受众体量,向公众进行海洋科普,让人们更加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意义。

从外太空拍摄的照片上看,地球就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而海洋占据了71%,约3.6亿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2.5倍。

其中,太平洋面积约1.8亿平方公里,大西洋面积约9400万平方公里,印度洋面积约7200万平方公里,北冰洋面积约1200万平方公里。

而南大洋的面积约2100万平方公里,已经超过北冰洋,成为世界上面积排名第四的大洋。

不仅面积赶超北冰洋,南大洋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有媒体报道,南大洋的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生物资源,包括海鸟、海豹、鱼类、龙虾、巨蟹、海藻等等。其中较受关注的是明虾资源,估量大约在6亿至10亿吨,每年最高的年捕捞量可达1亿至1.5亿吨。

二是矿产资源,南大洋蕴藏着丰富的铁、煤、铜、铅锌、锰、金银等200多种矿产,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三是淡水资源,南大洋的冰川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按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认定,南大洋的区域在以南纬60度为界的范围内,而南纬60度是高纬度的起始线,也恰好所有国家在这条线以南都没有领土或领海,南大洋也成为货真价实的国际公共海域。

在专家看来,作为地球上的“生态净土”,南大洋将和南极洲一起,期待被更多公众认知,也更需人类继续不断地探索与保护。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