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
2024-04-29 14:22

原标题: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从“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蕴含着深刻的内涵演变和明确的目标指向。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以推动经济社会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生驱动力。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传统生产力增长路径与粗放式生产方式,新质生产力的引入明晰了以科技创新释放新动能的生产力跃迁路径与全方位生产方式变革要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生产力基础要素、新的生产模式以及新的发展动能。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步入空前密集活跃期的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助于我国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更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新质生产力必须是能够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通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社会主要矛盾新特征新要求,进一步优化生产力中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生产力发生质的跃升。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量”的积累转为追求“质”的突破。因此,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是高效能、高效率的生产力,意味着更加高效的资源利用。通过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以及优化管理模式和供应链,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一是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对标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水平,推进电子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的有效衔接。升级与优化现有数字产业链,探索与扶植新兴数字业态,以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经济结构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推动经济结构朝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二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健全产业集群组织、管理和规制,培育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数据中心、云平台、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更便利的方式将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于相关产业,避免因信息不畅通而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实现跨领域、跨产业、跨集群深度融合,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构筑竞争新优势。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不是对立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关键是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成熟度高、支撑性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基本盘,其生产方式和效率影响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重要内容之一。传统产业如何借助新质生产力要素提质增效?一是要有新型的劳动者。“新质”劳动者有别于传统生产力中主要从事简单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者,是接受了现代教育和知识、能够适应现代先进技术和装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主要从事知识性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劳动者。因此,对传统产业类劳动者的知识结构转型升级非常关键,可以通过教育、技术培训等使之掌握相关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技术。二是要有新质劳动资料。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芽”,从劳动资料或劳动工具来看,要有很好的基础设施去支撑其转型提升,软件和数字系统成为新质劳动资料的核心能力载体。产业结构、生产体系、产业组织优化或再造,催生出全新的产品形态、生产体系,有利于破解传统工业部门增长乏力的约束,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形成多边合作、多部门、多产业组织形式,使得传统产业链式组织结构向网状的结构转变。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能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丰裕的物质条件。一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成果服务于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与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产品紧密联系起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数字智能化日常生活的需要。积极探索数字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推动在线教育、远程医疗、虚拟现实等新型服务消费,消除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共享“鸿沟”,打破信息不对称,提升社会整体和谐发展水平和民生福祉。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绿色低碳生活的需要。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绿色低碳、循环利用、可持续生产和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打造经济生态融合发展模式。以经济与生态的相互促进和融合,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等绿色新经济模式,革新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工艺与基础设施,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加快实现绿色低碳技术的重大突破与融合应用。另一方面,驱动生产力的绿色转型。从生产体系和驱动机制角度关注绿色转型的成本、产业升级及清洁生产技术的进步。优化调整资源再配置中的摩擦成本,完善绿色转型的路径。实现生产力的集约化、绿色化转型,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优化绿色供应链相关标准要求,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姚崇 孙泽璐,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