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从“手抄论文”想到毛笔钢笔之争

来源:杭州日报
2024-04-29 15:44

原标题:从“手抄论文”想到毛笔钢笔之争

某师范大学文学院因要求学生“手抄毕业论文”而受到质疑,该学院日前回应称,该院已经对“手抄毕业论文”的做法进行了“优化调整”——从善如流,察纳雅言,这样的态度值得肯定。

在数字智能时代,要求学生“手抄毕业论文”的做法确实让人感觉突兀。而且一篇毕业论文,少则几千字,多则几万字,“手抄毕业论文”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尽管从师范院校的职能看,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也是应有之义,但这种能力完全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培养,并通过相对简单的方式对其进行考核,没有必要通过“手抄毕业论文”的方式来体现。

“手抄”,一个“抄”字点出问题——从哪里“抄”?从电子版、打印版上“抄”。也就是说,学生原本是使用电脑完成论文写作的,然后再用笔“抄”到纸上。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同学们不一开始就用手写的方式呢?答案很简单,在写作的方便程度上,电脑比手写更有优势,比如更快速、更清楚、更便于修改。过去作家写稿子,要打好“腹稿”然后下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避免稿子反复修改、一遍又一遍誊抄。著名作家周作人,他的一个了不起的本事,就是写文章时一次成,不用誊抄;也正因为这样,他给编辑寄稿子时有一个要求,手稿必须退还他,不然他自己就没有底稿了。

当前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时不时还能见到周作人等作家的手稿出现,但其中很少有当代作家。要论谁是当代作家使用电脑写作第一人?或是王蒙,时在1991年。当年还有不少人有疑问:电脑写作能写出好东西吗?其实差不多10多年后,电脑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写作工具。而在电脑出现之前,文字处理最便捷的工具是打字机,人们通过打字机将手写稿变成打印稿。在电脑尚属奢侈品的上世纪90年代,机关企事业单位专设一个“打字员”岗位,负责将大家的手写稿变成打印稿,因为打印稿更清楚、页面也更干净。那么两相对照,不能不说“手抄毕业论文”实乃是舍易求难、舍简求繁。

由要求“手抄毕业论文”的事,联想到上世纪30年代,曾有人把国产笔墨(毛笔、墨汁)的衰落归咎到中学生喜欢使用钢笔身上,鲁迅先生当时撰文说:“使用者的多,原因还是在便当。便于使用的器具的力量,是决非劝谕、讥刺、痛骂之类的空言所能制止的。假如不信,你倒去劝那些坐汽车的人,在北方改用骡车,在南方改用绿呢大轿试试看。如果说这提议是笑话,那么,劝学生改用毛笔呢?”(翟春阳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