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中小学语文教学需有“新经典”助力

来源:羊城晚报
2024-05-21 14:56

原标题:中小学语文教学需有“新经典”助力

目前,随着《朝花夕拾》等经典名著进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一批文质兼美、思想深刻、内容宏阔的经典文本成为中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用材,但因为这些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具有特定的时代性,与当今时代中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迥然不同,中小学生在进入文本情境时存在障碍。正因如此,教材编者在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经典名著阅读单元,以“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为课题,引导初一学生认识经典价值、深入经典世界,在经典阅读中提升语用能力、获取成长养分。

作为一名语文学科教研员,笔者近年来尝试进行了多本经典名著的教学工作,深刻认识到要充分发挥传统经典名著的教育教学价值,需要用“新经典”进行组合。笔者以为,“新经典”是一种在文本的形式、内容和主旨,也就是传统所谓“言”“象”“意”诸方面均具有传统经典的特征与属性,只不过书写的是青少年学生置身于其中的当下世界和时代生活、能够作为中小学语文学习重要资源和支持系统的文本。

从文本的“言”“象”“意”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来看,“新经典”应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新经典”的“意”也就是主题具有重大性和深刻性,其作者关注时代命题、关注人性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在一些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逐渐形成正确认知,从而突破小我的局限,建构大我的格局。

其次,“新经典”的“象”也就是内容具有当下性、真实性、鲜活性,其作者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从当下世界观物取象,用以承载其对重大主题的关切和思考。新经典的内容在帮助学生积累时代素材的同时启发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力,从而把作为学科认知情境的语文学习和自己的个人体验情境、所处的社会生活情境关联起来,建立起自己活的材料库,并且学会科学用材。

再次,“新经典”的“言”也就是形式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无论是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还是从文本篇章技法的角度,都堪为青少年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建构文本的示范,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语意的丰富性和语用的灵活性、语文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因为“新经典”写的是中小学生非常熟悉的当下社会生活情境中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内容,以此寄托作者对人类文明发展重大主题的思考,中小学生与之没有隔膜,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体生命与文本的双向奔赴,从而获得读写能力和创造水平的整体提升。

近年来,笔者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中,尝试进行了“生态新经典”“科幻新经典”等多个主题的读写教学,选用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包括《我的阿勒泰》《遥远的向日葵地》《羊道》系列在内的李娟作品、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火星使命》三部曲作品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进而深刻认识到这些优秀作品在提升语文学科教学效能、促进语文学科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功用。

建议有关方面组织力量,择取部分当代优秀作品,形成一个“新经典”系列推荐书目,供语文老师选用,并且按照新课标要求和新教材体例,对这些作品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和语篇特征等多方面的阐释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和真切的个人体验情境中进入学科认知情境,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王惠,作者单位: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