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盔”真相(组图)-中工国际-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国际

头条

“白头盔”真相(组图)

2018-04-18 05:29:06 人民日报

  经历战火后的叙利亚南部城市达拉。

  人民视觉

  ①

  图②:英国独立机构“英国专栏”揭露“白头盔”主要由美英政府提供资金,其创始人梅西耶尔(左一)参与创立的公司与美国中情局和叙反对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资料图片

  ③

  4月14日凌晨,美英法三国对叙利亚发动空袭,理由是“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值得关注的是,提供相关信息的是一个被称为“白头盔”的组织。这个组织到底是干什么的?谁给的资金?它们提供的信息可信不可信?

  谁是“白头盔”

  “白头盔”全名为叙利亚民防组织,成立于2013年初,主要活动在叙利亚反对派占领区阿勒颇省。因为成员在救援活动中常常戴着一顶白色头盔,该组织又被称为“白头盔”。

  根据其官网介绍,“白头盔”组织大约有3000名志愿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当袭击发生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挽救更多的生命,并尽量减少对人和财产的损害”。“白头盔”组织负责人雷德·萨利赫宣称,该组织成员是“叙利亚令人难以置信的英雄”,他们在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工作,已从袭击中解救了99220人。

  “白头盔”的创始人是詹姆斯·勒·梅西耶尔。公开信息显示,梅西耶尔毕业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是一名英国前军事情报官员,曾参与了北约一些以“人道主义干预”为名的战争,包括波斯尼亚、科索沃和伊拉克等。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2000年时,梅西耶尔离开部队为联合国工作,因为他意识到较之军队在一场战争中的威慑力,“人道主义援助更有效”。此后,他开始重点在一些“不稳定”的国家,通过安全公司等进行“稳定的”活动。在西方媒体的描述中,他擅长与各种外包安全公司打交道,比如在伊拉克被指控滥杀平民的“黑水国际”安保公司。

  “白头盔”的资金从何而来?英国独立调查记者范尼斯·比利在2016年调查发现,美国、英国和荷兰是“白头盔”的三个主要资金提供者。其中美国提供了2300万美元、英国提供了2900万美元、荷兰提供了450万美元,此外欧盟还为其提供一些物资和培训。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篇报道也提及美国政府为“白头盔”提供了290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白头盔”一个季度的支出。

  此外,“白头盔”还得到了日本和土耳其等国家和组织的资助,资金来源机构大都与所在国家的外交政策部门密切相关。一些私营性质的企业或个人也有参与。金融大鳄索罗斯旗下的一家机构,就通过中介组织与“白头盔”有着关联。

  “营救”奥姆兰

  “白头盔”在国际媒体上的声名鹊起,与几起著名的“救援行动”有关,其中包括“营救”叙利亚男孩奥姆兰。

  2016年8月,“白头盔”发布了一张奥姆兰的照片(见图①)。照片上小奥姆兰头发蓬乱、左眼附近全是血迹,衣衫褴褛、赤着双脚。“白头盔”称奥姆兰刚刚被他们从一场由叙利亚政府制造的炸弹袭击中救出。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院称这个孩子是叙利亚战争的“真正面目”。奥姆兰坐在救护车里、令人心碎的照片登上了许多西方媒体的版面。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报道称:“这张奥姆兰茫然、受伤的照片对人们的触动,就像另一个叙利亚男孩艾兰遇难的回声。”

  在引发人们同情心的同时,针对叙利亚政府和俄罗斯的指责也甚嚣尘上。当时,在俄罗斯空军的协助下,叙政府军正在阿勒颇与反对派武装激战。反对派和西方媒体将奥姆兰的遭遇归咎于叙政府与俄罗斯。

  在被媒体广泛报道后,奥姆兰的父亲达克尼什却在接受叙利亚阿拉伯通讯社采访时揭露,爆炸发生后,有一群人将奥姆兰从他手里抢走,然后拍摄了那张照片,“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向西方媒体消费我们”。

  今年3月下旬,在叙当地媒体同仁的帮助下,本报记者与达克尼什取得了电话联系。达克尼什表示:“那场突发事件究竟是谁造成的,我从始至终都没有结论。至于‘白头盔’,他们更多的注意力似乎都在拍照上面。”

  可以确认的是,事后有反对派人士找到达克尼什,许诺重金,希望他站出来指责叙利亚政府,也有欧洲国家的机构和组织提出要“协助”他们全家迁往欧洲。对于这些提议,达克尼什一一回绝了。他说,无论是信仰还是常识,都在时刻告诉自己,不能被别人利用,成为散播某种不实信息的工具。如今,随着阿勒颇重建进程的开始,一家人的生活已经逐步回到了正轨。为了保护孩子和家人的生活,达克尼什一家生活得很低调,尽量不出现在镜头前。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英俄“冷战”可能性有多大

  • 专题

    拿下阿夫林,土耳其为何继续东进

  • 专题

    秘鲁:总统虽更替,稳定仍难期

  • 专题

    别有意味的日本自卫队“大动作”

  • 专题

    巴以冲突面临“升温”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