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国际

五洲

比美国黄石更有历史底蕴的“中国黄石”(组图)

2018-08-11 15:52:23 新华每日电讯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内的浮雕。本报记者完颜文豪摄

  沿江小镇的千年冶炼史

  黄石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从1950年建市到现在也不过68年,但又有着古老的历史,在1950年以前是属于大冶县的沿江小镇。古时大冶在历史上因“大兴炉冶”得名,有着3000多年的冶炼史。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内,半圈矮墙上镌刻着17组铜浮雕,述说着大冶铁矿的千年采矿史。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属于大冶的高光时刻,大多与该地的铜铁矿物有关。

  公元226年,三国时期的孙权利用铁山矿石,铸造刀剑,与魏、蜀抗衡;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下令在铁山南设置十座炼炉,铸造五铢钱;南宋时,岳飞令岳家军在大冶一带劈山开矿,锻造“大冶之剑”与金兵作战。

  矿山公园内,浮雕一侧是为纪念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而建的怀盛亭。两年前,铁山区的新桥洞,经过改造后被命名“宣怀门”。长江南岸的汉冶萍遗址内,树立着两座高7.2米的雕像,是为纪念均在72岁辞世的张之洞和盛宣怀。这些都在诉说着这两位历史人物与这座城市的时空联系。

  1877年秋,被聘用的英国矿师郭师敦,在交给湖北开采煤铁总局总办盛宣怀的勘矿报告中说:“大冶县属铁矿较多,惟铁山及铁山槛二山为最……现就探见铁层铁脉约有五百余万吨之数。若以两座熔炉化之,足供一百年之用。”尤为重要的是,此地的铁矿石净质为60%-66%,而世界上最好的铁矿石净质为70%,大冶铁矿足以与英、美等国所产上等铁矿相提并论。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开始在湖北大兴洋务。4年后,他主持兴建的汉阳铁厂投产,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钢铁企业。位于大冶县的大冶铁矿,作为铁厂的原料基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

  为把大冶铁矿的矿石经长江水运运到汉阳铁厂,一条由铁山之麓开至江岸石灰窑的铁路,终于在1892年铺设完成。这条经过3年修成的大冶铁路,客货车及枕木全购自德国,沿途修建了铁山、盛洪卿、下陆、石灰窑4座车站。其中,下陆车站供给煤、水,提供火车维修等业务,是这条铁路的中心站。

  1896年,张之洞将厂矿交盛宣怀招商承办,改官办为官督商办。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公司的商办历程。作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堪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直到1919年鞍山钢铁厂建成投产,20多年的时间里,这家铁厂生产了中国90%以上的钢铁。

  清末,大冶境内丰富的铜铁矿藏和石灰石,吸引了大量官方和民间资本涌入,陆陆续续出现十多家官办、民营与外资煤矿。1908年,华新水泥厂的前身湖北水泥厂在大冶石灰窑建成投产,成为中国近代水泥工业中开办最早的水泥企业之一,有着“中国水泥工业摇篮”的美称。

  据马景源介绍,矿冶的发展,使大冶成为晚清全国洋务运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基本形成现代工业都市的雏形。

  然而,在汉阳铁厂改造扩建过程中,盛宣怀既无法获得国库空虚的清廷的经费来源,也没能从民间得到足够的融资,不得不与日本签订借款合同,并以大冶铁矿的矿石还本付息,此后一步步陷入向日本借款的陷阱。

  1948年,国民政府接收汉冶萍公司上海总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汉冶萍公司退出历史舞台。

  在湖北师范大学教授、汉冶萍研究中心负责人蔡明伦看来,一部汉冶萍史,就是一部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史,汉冶萍公司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了国家稳定,企业才能有发展的空间。“但在中国遭受列强入侵的近代,汉冶萍公司既无法得到清政府的资金支持,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列强蚕食。”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内,废旧钢铁制作成的艺术品。本报记者完颜文豪摄

  从因矿建市到崛起为矿冶名城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内,停放的几台饱经沧桑的巨型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它们曾参与和见证了这座矿冶城市曾经的忙碌与繁荣。

  据黄石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文史专家张实介绍,近代工矿企业的兴起,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冶这个地方,外国工程师、工匠和沿海发达地区一批技术工人的到来,犹如一股春风,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原本处于封闭状态的大冶,逐渐走向开放,融入近代社会。

  一支规模较大的矿工队伍,逐渐在大冶形成,上世纪20年代初,产业工人一度达到13500余人,各大厂矿办起了子弟学校和技术学校,一批批工矿技术人才被培养出来。

华中钢铁公司全景(黄石市档案馆馆藏图片)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利用大冶厂矿基地建设起华中钢铁公司(简称“华钢”)。1949年9月,大冶解放,华钢被接管,湖北省人民政府设立“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后来也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工矿特区。

  当时的矿区,共有4万余人口,厂矿职工便有5000余人。近代工矿业的发展和矿工队伍的形成,为这座城市走上现代工业化之路奠定了基础。

  1950年8月21日,在特区基础上,黄石正式建市,成为湖北省省辖市,城区面积仅1.2平方公里,城市道路不足2公里。马景源记忆中,有句民谣描述着建市之初的黄石:“一个警察管条路,一条街上一栋楼。”

  彼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铁矿石和钢铁担负起提供“工业的粮食”的重任。中央在恢复鞍钢建设的同时,提出在华中地区兴建我国第二钢铁中心的构想。

  不久后,当时的重工业部成立新华钢,厂址定于武汉青山,后来改称为武汉钢铁公司,老华钢则更名为大冶钢厂。成千上万的产业工人从全国各地涌入黄石,来支援国家的工矿产业。

  黄石这座城市,凭借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上,继洋务运动之后,又一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内,毛泽东手握矿石的雕像。本报记者完颜文豪摄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乘坐“长江号”舰艇视察长江到达黄石港时,提出要到岸上看一看。陪同人员劝阻说,黄石是个小城市,连马路都没有,不方便。毛泽东说:“我骑着毛驴也要去看看。”

  下船后,毛泽东一行直奔大冶钢厂,从炼钢、铸钢、锻钢一直到轧钢,把钢厂生产一线从头看到尾。

  1958年9月15日,毛泽东再次来到黄石,登上大冶铁矿的露天采矿场,向矿工们了解矿石开采情况,并留下“开发矿业”的重要指示。此后,他又去到大冶钢厂的炼钢车间视察。

  在国家建设时期,这座年轻的城市,凭借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逐渐崛起为名副其实的矿冶名城,这里有全国十大特钢之一的大冶钢厂、全国十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全国三大水泥生产基地之一的华新水泥、全国六大铜矿之一的大冶有色等27个重点工业项目。

  从小在黄石老城区铁路边长大的刘文祥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蒸汽机车每天穿梭于老城区与几大工矿企业之间,既拉煤炭、铁矿也拉工人,这座城市仍上演着数万工人坐火车去工厂上班的场景。

  据黄石市档案局局长戴奇伟介绍,工业的崛起,推动着这座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城市整体经济实力曾仅次于武汉,黄石一度成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傲人”的GDP也成就了“黄老二”多年的辉煌。

1 2 3 共3页

编辑:韩京华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泰国普吉岛游船倾覆事故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 专题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

  • 专题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会见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

  • 专题

    欧盟官员说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大门已关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