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故事:在中国,遇见机遇(图)-中工国际-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国际

外交

我的中国故事:在中国,遇见机遇(图)

2018-04-17 05:57:00 人民日报

  迪亚拉(左)在和同事交流。

  本报记者 王明峰摄

  杰伊(右)和创业伙伴泰勒(中)、查理。

  资料图片

  选择在中国创业的许尚杰。

  本报记者 牛瑞飞摄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传统的文化、技艺博大精深;中国是一个现代的国度,新的创意、新的产业层出不穷;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度,来这里工作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走进中国,他们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不仅仅存在于部分西方媒体描述中的东方国度。当他们与中国或古老,或现代的行业相遇,便碰撞出了有趣的火花。他们见证中国的变化,中国也见证着他们的成长

 

  “我想把中医带去非洲”

  本报记者 王明峰

  每天早上7点半,四川省成都市一家中医院的老年病区都会出现一位非洲医生的身影,中等身材,戴着金边眼镜,穿梭于各个病床间,时不时举起手里的病例看一看。他操着略带川味的普通话,跟患者交流时总是弯着腰,慢声细语;给患者针灸时小心翼翼,全神贯注。

  他就是来自非洲马里的迪亚拉。上世纪80年代,他在中国留学时接触了中医便如痴如醉,开始在广州学医,一直学到了博士后。迪亚拉说,他很认可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个性化的辨证施治理念。“我觉得越学越有意思。中医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一个外国人想学到底、学到通,非常难。我也还在学习,希望能理解通、理解透。”

  对迪亚拉来说,中医入门就很难。第一个学期有医古文课,对那时才学了一年半汉语的迪亚拉来说,简直是天书。“疯了,什么都听不懂。”结果可想而知——期中考试不及格。成绩一向很好的迪亚拉觉得“天塌下来了”。他跑去书店,只要对学医古文有帮助的书,《辞海》《康熙字典》……都抱了回来,翻啊翻,背啊背,终于过了这一关,再没考过不及格。

  入门难,得到患者的认可更是不易。1997年,迪亚拉刚在成都坐诊时,3天没一个病人,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开门一看,“哐”的一声关上门就跑。迪亚拉追到门口,听见病人跟护士理论:“捣什么鬼,我是来找中医的!”“我就是中医。我给你看,没有效果,不收钱。”迪亚拉上前说道。结果,这位患者再回来时,把妈妈和妹妹都带来了。如今,迪亚拉早已名声在外,慕名来找“非洲中医”的患者络绎不绝。

  从学习到实践,迪亚拉见证了中医近些年的变化。“随着中国不断加大对中医的投入,现在各个中医院的条件都改善了,口碑也上来了。”迪亚拉所在的医院知名度不断提升,来看中医的人大大增多,走廊里都摆上了病床。国家投入、百姓认可,迪亚拉看到了中医振兴的希望。

  在中国生活30多年,迪亚拉也见证了中国的变化。“感觉像做梦一样,变化太快了。我刚来时,北京地铁只有1号线和2号线。我们从五道口的北京语言大学去三里屯的马里驻中国大使馆,要坐两路公交车,那时公交车开得很慢,两头还得走很长一段路,去一趟几乎要花一天时间。如果下午在使馆开会,上午就要从学校出发。”迪亚拉沉浸在回忆中,“成都的变化也很大。我1988年第一次来玩,成都的城区还很小,基本集中在现在的一环以内。等我1994年来成都读书时,二环也挨着城边上了。”

  “中国的飞速发展不仅惠及本国人民,也将惠及全世界人民,就像中医药对人类的医疗保健作用一样。”迪亚拉觉得,中医无国界,中医是属于全世界的。

  迪亚拉一直想把中医带到非洲去。“中非友谊不说了,非洲的发展也需要中医。中医药很有效,在非洲应该有市场,受欢迎。”他还说,非洲有6000多种植物药,可以用中医的方法来研究开发,发挥这些植物药的作用。

  “我希望中医能在非洲开花结果。我们已经开始行动了,地也选好了。”迪亚拉有自己的长远规划,“我准备借鉴自己在云南培训乡村医生的经验,在非洲各地培养医生,很快就能把中医药铺开,同时还要把医疗和教学、科研、医养、康复结合起来。这件事做好了,是中医的一张名片,也是非洲的一张名片。”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英俄“冷战”可能性有多大

  • 专题

    拿下阿夫林,土耳其为何继续东进

  • 专题

    秘鲁:总统虽更替,稳定仍难期

  • 专题

    别有意味的日本自卫队“大动作”

  • 专题

    巴以冲突面临“升温”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