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莎·梅终泪别 “烫手山芋”谁来接(图)-中工国际-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国际

瞭望

特雷莎·梅终泪别 “烫手山芋”谁来接(图)

2019-05-31 04:39:51 中工网--《工人日报》

  特雷莎·梅 新华社发

  5月24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宣布将于6月7日辞去保守党领袖一职,待新领袖产生后便辞任首相。从2016年7月13日上任至今,特雷莎·梅在首相位上待了不足3年,她承诺要带领英国“脱欧”,但最终未能兑现。目前保守党内已有十来位候选人有意角逐保守党领袖职位,但无论谁当选,“脱欧”恐怕都会是一块“烫手山芋”,未来英国将走向何方也仍然是个未知数。

  特雷莎·梅在首相府含泪发表声明说,未能带领英国实现“脱欧”令她深感遗憾,由一位新首相带领英国继续“脱欧”进程“最符合英国的利益”。

  2016年7月,特雷莎·梅接替因误判“脱欧”公投结果而辞职的卡梅伦,成为英国第二位女首相。自此之后,她便以带领英国“脱欧”为己任,也因此被称为“脱欧”首相。然而两年多来,她的道路并不平坦。尤其是在2017年6月,特雷莎·梅决定豪赌一把提前大选,结果使保守党失去了在议会的多数席位,被迫与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结成执政联盟。

  2018年11月,特雷莎·梅政府与欧盟终于达成“脱欧”协议,但该协议今年3次被议会下院否决,其中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有关英国北爱尔兰与爱尔兰边界的备份安排遭到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的反对。由于“脱欧”僵局迟迟无法打破,保守党内要求特雷莎·梅下台的声音始终存在,该党在英国的支持率也大不如前。在试图将“脱欧”协议第4次提交议会表决未果后,特雷莎·梅最终选择了离任。

  据英国媒体统计,到6月7日,特雷莎·梅将在相位2年329天,成为1964年以来英国在位时间最短的首相。在她任职期间,共有36位内阁大臣辞职。

  特雷莎·梅卸任保守党领袖之后,新领袖的选举程序将于6月10日正式启动。按照程序,保守党议员首先以表决方式从多名候选人中选出两人,然后由大约12万名保守党成员投票选出新领袖。由于本届议会任期尚未结束,保守党的新领袖经英国女王确认后将直接成为英国新首相。

  目前保守党内已经有多人表态将角逐领袖之位,其中包括前外长鲍里斯·约翰逊,前议会下院领袖安德烈娅·利德索姆,前就业与养老金大臣埃丝特·麦克维伊,前“脱欧”事务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国际开发大臣斯图尔特,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卫生大臣马修·汉考克,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大臣迈克尔·戈夫和保守党副主席詹姆斯·克莱弗利等人。

  在这些人中,鲍里斯·约翰逊的呼声最高。约翰逊属于“硬脱欧”派,他主张英国在10月31日“脱欧”期限到来之际必须“脱欧”,即使是以“无协议脱欧”方式。不过,约翰逊也是争议最大的候选人。5月29日,约翰逊被指控在2016年“脱欧”公投前误导民众,被要求上庭受审,英国媒体认为此事可能影响约翰逊的竞选前景。在此情况下,谁将成为梅的接班人目前还很难确定。

  不过无论谁成为英国新首相,面临的处境恐怕丝毫不会比特雷莎·梅更好。在英国媒体看来,特雷莎·梅留给继任者的是一个深陷分歧的国家,还有一群在如何、何时以及是否“脱欧”的问题上陷入僵局的政治精英。保守党内关于“硬脱欧”“软脱欧”的争论始终存在,任何一种“脱欧”主张要获得保守党多数支持都非易事。过了保守党这一关,新首相的“脱欧”计划还需要争取议会的同意,难度同样不小。

  当然,目前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英国民意的分裂。在最近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得票率最高的政党是刚成立不久的英国脱欧党,得票率超过30%,另有超过30%的选民支持要求举行第二次“脱欧”公投的3个政党。而保守党的得票率只有9%,工党的得票率只有14%。为了赢得更多选民支持,保守党和工党不得不更加明确其“脱欧”立场,如保守党倾向于尽快“脱欧”,工党则倾向于二次公投或重新大选。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5月28日再次确认,欧盟不会与英国就“脱欧”协议重新谈判。在两位首相因“脱欧”下台后,新的首相能否带领英国摆脱僵局呢?(毕振山)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 专题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 专题

    2019国际博物馆日

  • 专题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

  • 专题

    2019年世界微笑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