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欺凌是嘲笑或谩骂-中工国际-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国际

瞭望

最常见的欺凌是嘲笑或谩骂

2019-11-01 05:23:52 中工网--《工人日报》

联合国全球调查报告显示,32%的学生曾遭遇校园欺凌

最常见的欺凌是嘲笑或谩骂

  近日,随着电影《少年的你》的上映,校园欺凌问题再次引发舆论和大众的关注。

  根据联合国今年发布的报告,以及世界多国近年来披露的调查数据,全球校园欺凌问题仍然相当普遍。

  而在多年应对校园欺凌的努力中,不少国家也形成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本不该发生的悲剧

  10月2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律师戴夫·林代表13岁男孩迭戈·斯托尔茨的家人对莫雷诺谷联合学区提出非正常死亡索赔。

  一个多月前,在该学区就读的斯托尔茨遭同学殴打身亡。

  斯托尔茨遭遇不幸的那天,正是校方曾向其家人承诺,将勒令此前欺凌他的学生停学的日子。

  斯托尔茨家人的律师表示,这所学校的校园欺凌问题“由来已久”。他认为,如果学校能够认真对待,就不会出现斯托尔茨的悲剧。

  校园欺凌在日本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日本文部科学省10月17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全国中小学2018年度欺凌事件数量超过54万起,创历史新高。

  身心严重受创等“重大事态”也增加128起至602起,达到史上最多。至少9名学生因遭遇校园欺凌而自杀。

  报告指出,最常见的校园欺凌是嘲笑或谩骂等言语形式,占比在50%至70%之间。

  根据日本媒体此前报道,每到开学季,学生逃学甚至自杀事件就较为高发。

  很多有此类行为或倾向的学生表示,正是因为受不了在学校遭遇的欺凌,所以在长假期后很抵触去学校。

  就连日本天皇德仁的女儿爱子公主,在上小学时都曾遭遇过被同学扔书包、被孤立等校园欺凌事件,导致她一度害怕上学。

  校园欺凌,世界难题

  “校园欺凌”这一词汇1986年由瑞典心理学家丹·奥维斯首次提出,他将“校园欺凌”定义为“一个学生长时间、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欺负或骚扰行为之中”。

  “具有故意的伤害行为”“重复发生”“力量失衡”,是校园欺凌行为的基本特征。

  今年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题为《数字背后:结束学校暴力和欺凌》的报告。

  报告涵盖了14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关于全球学校暴力和欺凌问题的最新数据。根据报告,32%的学生在此前一个月被学校的同龄人欺凌至少一次,近似比例的人遭受了身体暴力。

  报告指出,身体欺凌是许多地区最常见的欺凌行为;而在北美和欧洲,心理欺凌行为最为常见。性欺凌在许多地区是第二常见的问题。

  报告认为,在任何方面被视为不同的儿童都更容易受到欺凌,而外貌是遭到欺凌的最常见原因。学生报告的第二常见的原因涉及种族、国籍或肤色。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亨丽埃塔·福尔表示,校园欺凌在短期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而长期持续则会导致抑郁、焦虑乃至自杀。

  联合国儿基会与联合国秘书长暴力侵害儿童问题特别代表9月4日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的年轻人曾遭遇网络欺凌,五分之一的年轻人曾为躲避网络欺凌和暴力而选择逃学。

  早发现,早预防,零容忍

  虽然全球校园欺凌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上述报告也公布了一个好消息。

  报告指出,一些国家采取的措施已被证明可有效减少学校暴力和欺凌的普遍性,或将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在报告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中,近半数的校园欺凌行为较此前的调查有所减少。

  这些国家有许多共同的成功因素,如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框架,安全、积极的学校氛围和课堂环境,报告和监测学校暴力、欺凌行为的系统,为受暴力影响的学生提供支持和咨询等。

  2013年,日本国会通过《校园欺凌预防对策推进法》,首次将校园欺凌问题法制化。

  该法案提出了应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早发现、早预防”原则,并明确了监护人、学校等相关各方的职责。

  法案规定,所有的欺凌行为都有可能被纳入“犯罪”范畴,如果行为人是“未成年人”则适用“特殊的少年司法体系”处置。

  日本文部科学省还设立了全国统一的24小时免费求助热线,以确保家长和学生可以随时咨询校园欺凌问题并获得帮助。

  英国在应对校园欺凌现象时,采取了以学校为主,结合家庭、社会、司法的综合模式。

  英国教育部明确表示,防止学校欺凌并确保学生安全,是学校的首要任务,社会应对校园欺凌采取“零容忍”政策,并制定了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政策法规。

  如果学生家长发现老师在校园欺凌方面处理不当,可以向校长乃至地方教育当局申诉,以追究教师和学校管理疏漏的责任。(梁凡)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李克强出席系列国际会议并访问乌、泰两国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六周年

  • 专题

    聚焦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 专题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