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贝鲁特大爆炸看黎巴嫩治理悲剧-中工国际-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国际

瞭望

从贝鲁特大爆炸看黎巴嫩治理悲剧

2020-08-08 06:08:38 来源:北京青年报

  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曾发生过多次震惊世界的爆炸案,全部关乎政治。8月4日发生的大爆炸虽然排除政治因素,但也凸显了黎巴嫩最大的政治痼疾即治理失败。6日,黎巴嫩检察长要求冻结多名官员银行账户并限制其出行,爆炸形成的类似核爆的蘑菇云和大面积废墟印象,却无法因追责开始而淡化。更令人心碎的是,曾经的“东方瑞士”黎巴嫩,在近半个世纪政治博弈的折磨下衰败不堪,且无望很快由乱转治重现荣光。

  最新统计表明,贝鲁特港口硝酸铵炸药仓库爆炸已造成137人死亡,数十人失踪,5000多人受伤,约30万人流离失所,大量公用建筑、设施和民居被摧毁。爆炸使贝鲁特港进出口核心枢纽的功能瘫痪,黎巴嫩全年经济增长将受严重波及,有估计称财政缩水幅度将达10%……

  这场悲剧是官僚主义和管理失序共同酿造的人祸。2750公斤的硝酸铵炸药,原本从格鲁吉亚运往莫桑比克,却鬼使神差地被黎巴嫩当局依规扣留并滞留贝鲁特港仓储区。2014年至今,相关案子一拖再拖,这颗巨型“不定时炸弹”也一直静卧在首都核心地带。安全部门三次警示风险并提出排解建议,均无人拍板。

  继续深究,这场惨剧也是政府部门涣散、治理失败和社会无序所致。观赏过半纪实大片《何以为家》的人,就知道黎巴嫩的破败绝非虚构;看过俄罗斯电影《危楼愚夫》的人,也该相信那种官场乱象和底层愚昧,同样可以比照今日之黎巴嫩社会。

  黎巴嫩,这个由腓尼基人奠定文明基础的古老地界,不仅是希腊神话腓尼基公主欧罗巴的家乡,还贡献了世界文学和思想巨匠纪伯伦。作为大叙利亚(沙姆)的滨海一角,黎巴嫩位于多种文明交流前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在民族国家时代被法国殖民者打造成独特国度——脱离叙利亚而独立的黎巴嫩是22个阿拉伯国家中唯一的非伊斯兰国家,基督徒和穆斯林人口几乎对等且前者早期还略占上风。

  这个脱胎于奥斯曼帝国废墟的共和国,形成依据教派分权的政治体制并被冠以“黎巴嫩模式”——基督教派担任国家元首并与德鲁兹人分享兵权,穆斯林逊尼派和什叶派分别控制行政和立法,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宪法保障言论自由。复杂而独特的基因及世俗化多元制衡,一度使黎巴嫩成为中东稳定繁荣的典范,金融、传媒、娱乐、贸易和旅游都曾十分发达,贝鲁特坐拥“东方巴黎”桂冠。

  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初,被逐出约旦而进入黎巴嫩的巴勒斯坦武装,连同此前客居的数十万难民同胞,打破敏感而脆弱的人口平衡,这个参与过第一次中东战争的阿拉伯小国,渐渐成为武装抵抗以色列的前沿。总体处于人口弱势的基督教派与本国穆斯林摩擦增加,与巴勒斯坦武装更加不和并最终与以色列结成利益联盟。黎巴嫩地缘角色已明显变化,内外矛盾更无法调和,终于在1975年爆发长达16年的内战。

  内战期间,始终不乐意承认黎巴嫩独立身份的叙利亚,拿着阿拉伯联盟尚方宝剑派出“威慑部队”进驻干预。以色列为了确保力量平衡有利于基督教派和自己,也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大规模入侵并将巴勒斯坦武装逐出黎巴嫩。内战不仅重创了“东方瑞士”,也使贝鲁特堕落为“暗杀之都”“绑架之都”“东方废都”。其间,以色列占领军放任基督教长枪党民兵屠杀巴勒斯坦难民上千人;美法陆战队数百人死于两次自杀式爆炸袭击;以色列报复性地炸毁十多家阿拉伯民航班机;众多西方人质被劫持乃至撕票……

  内战打开了黎巴嫩由治转乱的潘多拉魔盒,还孕育出伊朗代理武装真主党。经过多年摔打,真主党由单纯军事力量逐步升级为军政复合体,由边缘在野党逐步走向权力中心。真主党不仅迫使以色列于2000年撤离占据18年的黎南地区,还在2006年重创对手,而以色列的加倍报复和集体惩罚又给黎巴嫩带来灾难性后果。

  2011年,真主党走出国门,成为叙利亚政权和“什叶派之弧”保卫战的关键力量,将黎巴嫩拖入新的流血冲突和派系战争泥潭。黎巴嫩不仅多次遭到“伊斯兰国”武装复仇袭击,还成为伊朗与沙特乃至美国争夺的新战场。内外交困中,黎巴嫩近年多次爆发政治危机,包括无法如期选出总统,联合政府动荡不定,执政低能低效,民生危机日益严峻,半数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35%的劳动力就业无门……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几乎被“肢解”的黎巴嫩,有谁真正关心百姓死活?有谁在意那枚“战术核弹”何时爆炸?又有谁能够结束动荡让国家重现辉煌?灾难问责程序已启动,也必然问责部分渎职者,但是,黎巴嫩长达半世纪的治理失败之锅,又该由谁来背?

编辑:王川

高清图片

 

图片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访问希腊并赴巴西出席金砖峰会

  • 专题

    李克强出席系列国际会议并访问乌、泰两国

  • 专题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六周年

  • 专题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